比丘是出家于佛门,精进研习佛法的修行者。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,独自一人或与众僧友和合共处,在寺院中过着清净简朴的修行生活。
僧人巴利文中亦称为“比丘”,即得见轮回的怖畏之男子。他们必须符合以下条件,例如:年满20岁,无重疾和传染病,皈依世尊正法,在大雄宝殿受具足戒。

1. 比丘的生活

出家人生活简朴,落发剃度,身披三衣,受戒为僧,就是为了断除对六境的攀缘,舍离世俗的诸苦,具足高尚的人生。犹如一棵大树,却只汲取少量水分。
大树枝叶茂盛,在树底下好乘凉。比丘是人天师范,具足戒、定、慧,以及舍身求法之精神,肩负复兴道德之重任,可胜任普度众生之导师。能将佛法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人,必将无限利益自己的生命。
汲取少量水分寓意比丘维持生命只需日常四事,传承佛陀时代托钵次第讫食,接受信仰者随缘供养,不铺张浪费,只需能够维持生命,继续完成使命。

出家的目的

1. 为了磨炼自己的心
2. 研习与实修戒、定、慧,令身、口、意清净,不害人害己,向人生目标迈进,断尽烦恼,觉悟涅槃。

出家的目的

1. 研习佛法:认真学习佛陀的教法,训练和改善不良习性,提升自我,清净身口意,成为世人的楷模。
2. 实践佛法:将佛法理论运用于实践,磨炼自己的心智,修心入定,断除贪、嗔、痴等烦恼,生起如实知见的智慧,最终远离诸苦。
3. 弘扬佛法:为人师表,教导道德,令世人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获得真正的快乐。
研习佛法犹如查看地图,寻找抵达目的地的路线。
实践佛法犹如根据地图路线勇往直前,最终抵达目的地。
弘扬佛法犹如将路线告知他人,利益大众使他们能快速安全地抵达目的地。

比丘在社会中的角色

比丘作为教导世人道德的老师,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,还要在修禅定中具备丰富的经验。个人禅定经验之多寡,应以清净持戒为基础。因此,僧团作为一个团体,可谓是社会的典范,换句话说,寺院如同一个和谐的中心,最终将这份和谐与安乐,扩散至世界每一个角落

2. 团队生活

一个团体共处,若缺少纪律,随心随欲地生活,就很容易发生冲突,所谓人多事杂,很难和合相处,工作也会受到影响。

假设有许多鲜花,可是却随意乱放,很难体现其价值,而且还会因凌乱而碍眼。倘若将这些鲜花用线串联起来,就会变成一串美丽的花环,成为赏心悦目的装饰品。如果一朵鲜花代表一个人,那么将鲜花整齐串联的线,则等同于纪律。

四种比丘戒律

纪律指应遵循的规范准则或规章制度,约束个人的身口意,使每个人具备良好的行为,在和谐的社会里和合共处,没有冲突,远离诸恶。

佛教僧团组织历经2500多年薪火相传至今,一直秉承同一个目标,即断尽一切烦恼。断尽烦恼者,应具足大智慧;具足大智慧者,应具足正定;具足正定者,应具足戒律。持戒者应清净持守四种清净戒,分别为:

  • 别解脱戒。即比丘必须严格遵守佛陀制定的二百二十七条基本戒法,不行禁止之事,行应行之事。
  • 根律仪戒。即比丘必须以正念防护诸根,不让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沉迷,由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所生之外缘。不应看的不看,不应听得不听,不应闻的不闻,不应尝的不尝,不应触的不触,不应想的不想。
  • 活命遍净戒。即比丘必须以正确方式获取生活必需品,例如托钵化缘。对于非正确获取必需品的方式,则有通过暗示彩票开奖号码、算命、做媒人、奉承施主等。
  • 资具依止戒。指比丘必须在用衣、食、住、药四种资具或必需品之前(及当时与之后)适当地省察运用它们的正确目的。

如法省察之后,不应攀缘于衣、食、住、药,明白吃是为了生存,而非生存是为了吃。

佛陀制戒的十种利益:

1、摄取于僧。
2、难调者令调服。
3、令僧安乐。 
4、令僧欢喜。
5、断现在有漏。
6、断未来有漏。
7、令未信者信。
8、已信者令增长。
9、惭愧者得安乐。
10、令正法久住。

比丘作为团体相处,需要以戒律为基础,减少彼此间的摩擦和矛盾,才会获得和合、安乐、简朴的生活。在持戒过程中,不仅要自制身与口,还要懂得调伏内心,远离令烦恼增长的行为。

日常生活

出家人十项法务: 有助于维持出家人的身份,收摄心念。在处理法务时,修习正念以及劳逸结合。

一、托钵化缘
二、保持寺院(住处)整洁
三、忏悔(承认过错并积极改过)
四、诵经(作早晚课)
五、省思四事
六、侍奉戒师及师长
七、管理物品与身体
八、精进修习正法与戒律
九、关心和参与僧团法务
十、时时谨慎,令人尊敬

出家的功德利益:

  1. 研习佛法,依法与律训练自己。出家是给自己时间去修习戒、定、慧,研习和实修佛陀的教法。
  2. 成为三宝的一部分。原先为普通人,出家之后将由净信三宝者变成三宝的一份子,受众人敬仰,犹如来自于贵族。
  3. 比居士持守更多的清净戒,使自己具足清净的身口意。
  4. 在修习禅定方面,将有机会取得比居士更大的进步。
  5. 作为报答父母、亲戚和朋友的恩情。让原本不净信佛教的父母变为净信,进而懂得持戒和布施。利益父母使他们生起智慧,也算是一种报答恩情的方式。
  6. 出生在佛教兴盛的国度,有缘通过如法修行,证得禅定、神通、道果与涅槃。
  7. 成为众生至上的福田,出家者将获得64劫功德。
  8. 成为社会的典范,以及年轻一代争相追随的榜样。
  9. 成为续佛慧命者,具足教导自己和他人证得内在真正快乐的佛法。
  10. 因为具足如法的思维,所以将成为实现世界和平的领导者。

出家人 时常省思的十项原则有:

  1. 应时常反省:此刻我们的身份已和在家人不同,各种各样的修行者之行为举止我们都应该去实行。
  2. 应时常反省:基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他人来维持,因 此我们应将自己作为一位让他人容易照顾的人。
  3. 应时常反省:关于身体和言行的各方面,我们要做得更好的还有很多,不只是单单这些而已。
  4. 应时常反省:我们是否可以用戒律来问责自己。
  5. 应时常反省:懂得思索之人是否能够用戒律来给予善意的批评。
  6. 应时常反省:我们一定要远离心中所喜欢和所爱的一切东西。
  7. 应时常反省:我们身怀业力,修善得善,造恶得恶。
  8. 应时常反省:正在流逝的日子里,我们在做什么。
  9. 应时常反省:我们是否喜欢宁静。
  10. 我们是否拥有特殊功勋,当他人问起时,不至于不好意思。正因为时常如此的省思自己,才使得自己具足清净的身业和语业,过着清净的生活。

综上所述,比丘就是得见轮回之怖畏,决心出家佛门之男子。在佛门中修行,接受十方大众护持的日常四事,从而有充足的时间研习佛法,实践禅修,磨炼自我,净化身口意,同时教导世人道德。对闻法者而言,若能将佛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,逐步实现人生目标,不损人利己,必将早日证得内在的快乐。除此之外,若我们广施善行,将快乐带给身边的人、家庭、社会和国家,那么世界必将实现真正的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