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蒙昆贴牟尼祖师(湛塔萨罗)
降魔尊者
10月10日
伟大导师
帕蒙昆贴牟尼祖师(法号:湛塔萨罗),也被世人尊称为“北榄寺祖师”。他是泰国最负盛名的禅修导师之一,教授的修行方法是入法身法门。他的经典名言是:静止乃成功之本。
在任北榄寺住持期间,祖师严格持守道德戒律,深受世人敬仰,驰名当世。人们称赞他是威仪庄严、德行高尚,圆满具足教理、行道、通达和说法之尊者。
由于祖师能吃苦耐劳,意志坚定,管理严格,所以寺中的僧众都被照顾得很好。此外,祖师也非常重视佛学教育,不仅成立了巴利文学校,还修建了最现代的教学楼。当时的北榄寺日益兴旺,逐渐成为学习巴利语和禅修的中心。
祖师以慈悲为怀,深爱每一位僧俗弟子,如同慈父对儿女纯真的关爱,所以众弟子也十分敬重和爱戴他。与此同时,祖师还时常循序渐进、深入浅出地教导法身法门,并逐渐成为举国闻名的得道高僧。有不计其数的僧俗从四面八方慕名来访,有的来请求治病,有的来学习打坐。
祖师心怀无量慈悲,他知道让世人获得真正快乐的方式是透过修行证入内在法身,这也是他悉心教导打坐的初心。他为此奋斗一生,将法身法门弘扬至海内外,受益者成千上万。他声名远扬,流芳百世,终成一代宗师。
祖师的历史
公元1884年10月10日祖师出生于素攀府颂丕农县颂丕农村,家族姓“弥给诺”,父亲名玖艮,母亲名素在。儿童时他先跟随在颂丕农寺出家的叔父学习基础知识,后来到佛统府挽铃县邦巴寺继续深造,直至能够流利地阅读与书写。掌握基础知识后,他便返回家中帮母亲经营生意,即利用货船运输稻米贩卖给位于曼谷或那空猜是县的碾米厂。由于他勤劳诚信,生意越做越大,家境也越来越好。祖师十四岁时,父亲就往生了,他不得不担负起维持全家生计的生意。由于他善于管理,且勤奋工作,能吃苦耐劳,属下言听计从,所以生意兴隆,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。
领悟生命真谛
十九岁那年,有一次,祖师携带卖完稻米所得的款项,乘货船穿过一条名为“帮依叹”的狭长河道,那里常有盗贼出没,面对可能会遭遇的危险,祖师虔诚发愿道:
“切莫让我现在死去,希望能够让我先出家,如果自己真的得以出家,便终身为僧,绝不舍戒还俗。”
“谋生真是太难了,而父亲也是如此谋生,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生。如果谁不努力赚钱发家致富,就会成为穷人,得不到他人的尊敬,进入社会也会心生惭愧,因为自己比他人贫穷,与对方的身份不对等。我们的祖先如此奋斗不息,直到父辈和自己这一代。可如今我们的祖先和父辈都去了何处?无非都已经往生,自己不久也会死去。为何还要如此拼命赚钱,往生后什么也带不走,还是出家好。”
当祖师下定决心终身出家后,心中便担忧起日后母亲的生计,于是他更加辛勤地工作,希望能攒到足够母亲终身所需的钱财。
受戒出家
公元1906年8月,祖师在素攀府颂丕农县的颂丕农寺受戒出家,法号:湛塔萨罗。出家后第二天,祖师就跟随素攀府邦巴玛县诺寺院的宁法师修习禅定。同时,在第一年学习《经藏》时,他对“无明缘行”这个词疑惑不解,询问了寺中多位比丘,皆无人能解释清楚其中的含义,于是他萌生了前往曼谷学习《经藏》的想法。后来,在颂丕农寺雨安居结束后,祖师便前往曼谷的契度彭寺雨安居,以便进一步研习经藏。此外,他还经常前往各个佛寺寻访指导修习“毗钵舍那”的名师,最终在修行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得到了多位法师的赞许。由于他经常四处寻访名师,加上勤学好问,使得他非常精通《三藏经》和各种经典。
证悟佛法
公元1917年,祖师已经出家十一年,在即将进入第十二年之际,他离开了契度彭寺,前往暖武里府芒库威区僻静的博奔寺雨安居。公元1917年10月的月圆日,随僧团一起诵完《波罗提木叉》后,祖师进入大雄宝殿内精进打坐,面对佛陀慈悲的尊容,立下大愿:
“祈求世尊慈悲,赐予弟子证法的光明。如果弟子所证悟的佛法能广泛利益佛教与众生,就祈求世尊慈悲加持,使弟子能顺利证悟,弟子自愿一生作为护卫佛教的先锋战士。如果弟子的证悟有害于佛教,则无需劳驾世尊,弟子将奉献生命,以报佛恩。”
后来,他的心次第深入静定,并看见内在的法身呈盘腿入定之势,肉髻顶上呈莲苞状,外形圆满32大人相,非常光亮、庄严和纯净。打坐入定到这个境界,称为“证入法身”。祖师发现每个人体内都有重叠的种种身像,且人人皆具足证入法身的善根。证入法身后,祖师在定境中看见邦巴寺有证得法身之人,于是雨安居结束后,他立刻离开博奔寺,前往佛统府班伦县邦巴寺指导僧信禅修。四个月之后,一共有三位比丘和四位居士证入法身。
任北榄寺住持
公元1918年,当时负责管理帕世乍能区的僧团长老——契度彭寺的颂列帕宛那拉法师,推荐祖师就任北榄寺住持,随行的还有另外四位法师。祖师是一个言必行,行必果的人,他对寺院从严管理,既重视教育,一直尽心尽力地支持和发展教育,也非常注重在心灵方面的提升。他日常的法务:每天带领比丘、沙弥做早晚课;每逢星期天与佛日则在大雄宝殿为僧俗弟子讲法;每天监督与指导白天和晚上两组深修弟子的修行打坐;每个星期四下午二点钟,在讲经堂指导四众弟子修行打坐。公元1957年,祖师被受封为帕蒙昆贴牟尼的僧衔。后来,他于公元1959年在北榄寺安详圆寂,享年七十五岁,僧腊为五十三年。
祖师的美德
如果我们回想祖师身上所具备的美德,就会清楚地知道他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行善,以及克服种种障碍,向那个时代的人们弘扬法身法门了。因此,通过学习祖师的历史,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祖师行善的事迹以及克服种种问题的方法,并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案例,调整人生的指南针,指引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。最后,让祖师的美德成为我们行善路上最美好的精神寄托。
树立人生目标
从乘坐货船穿过帮依叹河道的事件中可以看出,祖师做事专心一志,意志坚定。因为那一带常有盗贼出没,所以他不得不拿着枪小心翼翼地坐在船尾。当顺利离开帮依叹河道后,他领悟到:从祖先到父辈再到自己这一代,谋生都非常艰难和危险,将全部时间都花在追求财富上,可是往生后什么也带不走,自己总有一天也会往生。如此思维后,他立志终身出家,也就从那时起,虽然时光在流逝,但他一直坚守此人生目标,从未改变。
远离俗世探求正法
祖师剃度出家后,没有浪费时光,而是利用多年的时间精进修习经藏和禅定,使他既精通理论,也通达实修,具备了向别人传授佛法的能力。数年之中,他一直乐此不疲地为精进禅定而四处寻访名师。由此可见,他为了寻求生命的真相,一直信守出家的承诺。为了能剃度出家,成为一名出家人,他甘愿远离世俗生活,放弃已拥有的财富。
言而必行
源于祖师言而必行的个性,每当他下定决心后,就会努力付诸实现。当他立志证得佛陀所证之法时,他会为修行付诸多年努力,期间从未间断,也从不退缩,终让他如愿以偿,发现了入法身法门之方法,即佛陀所证之法。换言之就是通过打坐让心静止,使四蕴凝聚在同一点上,而这正是经典名言“静止乃成功之本”的来源。由此可见,祖师发现的入法身法门之方法并非轻易偶然得来,而是基于他坚毅勇敢和舍身求法的精神,才最终如愿证得了佛陀所证之法。只要还未实现目标,就绝不轻言放弃,努力寻访名师,精进不懈的自我修行。综上所述,我们应该以祖师为榜样,使自己在行善和修行路上更上一层楼。
铸造金像报恩
北榄寺祖师亲身体证了证入法身的艰辛,这个修行方法正是当年佛陀证悟之法门,至今已失传上千年,可谓是极富意义和价值。祖师倾尽一生孜孜不倦地教导法身法门,终于名扬四海,功成名就。祖师将薪火传给五湖四海的弟子,其中一位就是詹‧孔诺雍老奶奶。后来,奶奶又将薪火传给法胜师父,而如今师父已经是教导禅修的杰出领袖,法身寺也成为了行善的中心,培养了无数能够利益社会、国家和世界的善人典范。祖师对弟子们恩重如山,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法身法门,也明白了生而为人修波罗蜜的意义。于是全世界的善信弟子为了报答祖师的洪恩,决定同心合力铸造祖师金像,安奉在祖师终其一生勤修波罗蜜的七处圣地。后代善信弟子皆可前往七处圣地缅怀和纪念祖师,以祖师为典范,追随祖师的步伐,积极行善,永不退缩。
七处圣地
1.出生之地:八角金山形祖师纪念堂(素攀府莲叶状地形)
2.立誓终生出家之地:佛统府帮依叹河道
3. 出家之地:素攀府颂丕农寺
4. 证悟之地:暖武里府芒库威区博奔寺
5.首次弘扬法身法门之地:佛统府挽铃县邦巴寺
6. 深修和弘扬法身法门之地:曼谷帕世乍能区北榄寺
7. 传承和发扬法身法门之地:巴吞他尼府法身寺
生命的导师
人类的平均寿命是70—80岁,没有时间试错多次,如果树立错误的人生目标,误入歧途,那么这辈子就白白浪费了。所以,在修行路上找一位优秀的老师很重要。他能为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目标,即证得内在法身,这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,也是生命最崇高的依靠。与此同时,他还会教我们如何实现人生的目标,即是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以正确的生活准则自利利他。如果我们在累积功德和德行培养方面没有祖师作为典范,那么就得为探寻真正的人生目标,即证得内在的快乐花费很多时间。由此可见,祖师对我们恩深义重,我们作为弟子应该以难能可贵的方式报答他的恩情,即透过修行证入体内第七中心处,这个至高无上又纯净无暇的福田,虔诚供养伟大的祖师。让心静定在体内第七中心处虔诚供养祖师,除了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以外,也是为了传承祖师之誓愿,即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。因为当我们修行证得内在真正的快乐时,这股快乐的力量就会蔓延开来,吸引那些正在寻找真正快乐的人也一起来学习和实践。
法身寺的活动 虔诚供养帕蒙昆贴牟尼祖师
每年祖师的诞辰日,世界各地的善信弟子都会举办各种法会纪念祖师,感恩祖师让失传已久的法身法门再次重现人间。今年10月10日,法身寺诚邀海内外的善信弟子齐聚一堂,与来自世界各地上万位高僧大德,透过zoom视频会议,一起诵经、打坐和发慈悲心供养祖师,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师的感恩之情。此外,大家还将一起虔诚发愿,祈愿世界远离种种灾难,恢复往日的和平与安宁。